UNESCO东亚办事处代表团到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8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东亚地区驻京办事处主任Shahbaz Khan教授、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曹京华教授及该办事处助理夏和华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并出席“一带一路”红树林“蓝碳”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南海海洋所科研与规划处副处长万奎元主持,南海海洋所所长李超伦致欢迎辞。李超伦指出,红树林研究是南海海洋所长期布局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方向;Shahbaz Khan教授三次到访南海海洋所,为推进红树林?;び敕⒄沟认喙毓屎献鞣⒒恿酥匾饔?。
Khan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南海海洋所在红树林?;び胄薷?、“蓝碳”碳汇形成机制及增汇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他强调,红树林蓝碳是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NbS)的核心组成,南海海洋所有关红树林“蓝碳”工作写进UNESCO《非政府组织海洋十年手册》(Ocean Decade Manual f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南海海洋所的研究理念与UNESCO“海洋十年”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在海洋生态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目标一致。
曹京华回顾了南海海洋所依托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与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在红树林资源调查开展的务实合作,并建议下一步将以UNESCO等平台为抓手,推动国际红树林研究。
随后,南海海洋所研究员王友绍作《红树林湿地蓝碳增汇技术创新团队项目》研究进展报告,系统介绍了团队在红树林碳储格局与驱动因子、红树林碳库稳定性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响应和红树林蓝碳通量监测技术与增汇潜力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学术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项目研究、数据共享与联网监测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双方一致同意,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发挥UNESCO的国际平台作用与南海海洋所的科研优势,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红树林湿地蓝碳碳汇与增汇潜力评估研究,为我国乃至全球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附件下载: